亚洲精品另类在线观看,国产日韩欧美中文字幕,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,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

        <dfn id="cs4x8"></dfn><dfn id="cs4x8"></dfn>
        <span id="cs4x8"><acronym id="cs4x8"><th id="cs4x8"></th></acronym></span>

          <sup id="cs4x8"></sup>
            <dfn id="cs4x8"></dfn>

            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文化

            哈尼梯田申遺十周年 打造“活態(tài)”傳承新樣式

  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5 15:52:00來源: 新華社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  新華社昆明6月24日電(記者曾維)種稻、養(yǎng)魚、喂鴨……這是大魚塘村村民李正福在梯田耕作的日常。這種“稻魚鴨”的耕作方式對于哈尼人來說已傳承了上千年。

              李正福家的梯田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大魚塘村,這里也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區(qū)。

              紅河哈尼梯田分布在哀牢山南部的元陽、綠春、紅河、金平縣。2013年6月,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成為中國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世界遺產。

              千百年來,哈尼人利用復雜的水渠系統,將水從樹木繁盛的山頂引入梯田,構建出森林、村寨、梯田、水系“四素同構”的循環(huán)農業(yè)生態(tài)系統。

              然而,哀牢山山荒坡險,地形崎嶇,缺少大片平坦的土地,大型現代農耕設備很難在此耕作。因此,梯田產量低、利潤少,村民的收入一度難以提高。

              “梯田是我的根,丟了什么也不能丟了田?!睘榱嗽诒Wo梯田的同時改善收入,李正福將土地承包給了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者,把傳承和創(chuàng)新哈尼“稻魚鴨”生態(tài)種植養(yǎng)殖模式的理念引入大魚塘村。

              梯田紅米、稻田魚、鴨蛋等綠色特優(yōu)產品知名度、美譽度不斷提高,梯田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讓世界遺產品牌惠及當地群眾。大魚塘村村民的生活有了變化,畝收入是過去的數倍。據統計,遺產區(qū)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3928元,增長到2023年的12502元。

              哈尼古歌、傳統農耕、民族節(jié)慶等文化,更是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。

              阿者科村是元陽縣的一個“網紅”哈尼族村寨,其原始的生態(tài)文化被譽為“活態(tài)”的哈尼民居博物館。作為哈尼民居的代表,茅草屋頂、土木結構的傘狀哈尼族“蘑菇屋”經歷千年歲月洗禮后,依然被完好地保護與傳承下來。

              2018年1月,中山大學保繼剛教授團隊應元陽縣政府邀請來調研,編制“阿者科計劃”,以“房、人、田”為基礎,65戶村民以傳統民居、梯田、居住、戶籍等入股,以分紅鼓勵村民保護傳統民居、耕種梯田、保留村籍。

              傳統的哈尼村落如今也發(fā)生了一些新變化?!按迕駥W會了使用電腦,還會一些簡單的英語,可以跟外國游客交流?!卑⒄呖拼羼v村村長劉洋說。

              改造傳統村落64個、掛牌保護傳統民居1603戶、累計修繕保護遺產區(qū)民居4500余幢……近年來,全縣不斷加大對傳統民居和村落的保護力度,使民居和村寨留住了原真、特色與鄉(xiāng)愁。

              今年是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十周年。不久前,在一場名為“國際青年中國行·紅河”活動中,來自印度尼西亞、韓國、菲律賓、秘魯、泰國等國的十余位青年走進哈尼梯田,近距離體驗哈尼族文化。

              國際青年們毫不吝惜對紅河的贊美?!疤萏镲L景特別美,彎彎的形狀像是大自然的舞蹈?!眮碜栽侥系膮窍悴柽@樣形容哈尼梯田;來自俄羅斯的留學生孔明瑞則覺得哈尼梯田是“天人合一的世外桃源”。

              生活發(fā)生了改變,但哈尼人傳承好本民族文化的決心卻從未改變。十年來,當地摸索出一條保護生態(tài)、致富發(fā)展的新路子,傳承了上千年的紅河哈尼梯田在哈尼人的保護下得以延續(xù)。

            (責編:常邦麗)

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