亚洲精品另类在线观看,国产日韩欧美中文字幕,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视频,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

        <dfn id="cs4x8"></dfn><dfn id="cs4x8"></dfn>
        <span id="cs4x8"><acronym id="cs4x8"><th id="cs4x8"></th></acronym></span>

          <sup id="cs4x8"></sup>
            <dfn id="cs4x8"></dfn>

            中國西藏網 > 即時新聞 > 國內

            聲音沙啞成為社區(qū)工作人員的特別標識

    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09 10:54:00來源: 新京報

              聲音沙啞成為社區(qū)工作人員的特別標識

              ●朝陽區(qū)潘家園社區(qū)黨委副書記張娜

              凌晨5時,鬧鐘準時響起。張娜揉了揉眼睛,從床上坐起來。這一覺,睡了不到5個小時。

              洗漱完畢,穿好衣服,簡單收拾,她趕到了單位。

              又是大規(guī)模核酸檢測的一天,張娜提醒自己,“戰(zhàn)斗”還在繼續(xù),堅持住。

              從4月25日起,朝陽區(qū)對生活工作在朝陽的人員進行核酸檢測。這幾天,作為朝陽區(qū)潘家園社區(qū)黨委副書記,張娜和同事們每天都在超負荷工作。

              潘家園社區(qū)有40棟樓,居民七八千人。每次大規(guī)模核酸檢測時,需要安排6個核酸點位,每個點位上只有一個社區(qū)工作人員負責。

              這是第三次大規(guī)模核酸檢測。張娜負責的點位在潘家園方丹苑小區(qū),小區(qū)里有潘家園36號樓、37號樓、38號樓、39號樓、40號樓,一共5棟樓。

              早上8時,核酸檢測工作正式開始。

              前面兩次大規(guī)模核酸檢測,這個點位出現了一些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第一次核酸檢測時有點不順利,張娜以為是偶然現象,克服克服就能過去,畢竟她也不是第一次參與這種大規(guī)模核酸檢測的安排,之前做得都很順利。

              到了第二次核酸檢測時,因為下雨、降溫,加上核酸檢測場地的改變,問題一下子就集中爆發(fā)了。

              那天,整個點位的核酸檢測進展緩慢,居民因為排隊時間過長,不滿情緒嚴重。張娜負責手機掃碼錄入信息,又要協(xié)調核酸資源,還要安撫居民情緒,忙得焦頭爛額,身心俱疲。

              她想過申請支援,但社區(qū)就那么幾個人,除了一個留守值班人員,其他人全都撒出去了。她只能一個人扛。就像打仗,哪怕就是一個人,她的陣地也不能丟。

              那次核酸檢測后,張娜做了反思,再也不能像前兩次那樣干。

              社區(qū)開始社會動員,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加入疫情防控隊伍中來,方丹苑小區(qū)也成立了志愿者隊伍,與社區(qū)對接,傳達信息,維持秩序。

              第三次核酸檢測就順利多了,張娜也不用疲于應付各種問題,她可以把精力投入到組織協(xié)調方面。

              不到16時,方丹苑小區(qū)里居民就差不多做完了,比前兩次結束提前了幾個小時。

              方丹苑小區(qū)的核酸檢測結束了,但張娜一天的工作并沒有結束。因為潘家園3號樓是管控樓,需要挨家挨戶一人一管完成核酸檢測,她和一部分醫(yī)生、志愿者過去支援,直到22時才回到辦公室。

              不管多晚,回到辦公室后,張娜都要和同事們碰頭,復盤當天的工作。如果發(fā)現了問題,大家一起商量解決辦法。

              隨后,大家還要進行一些數據排查工作。轄區(qū)內如果出現居家隔離人員,必須得盡快聯系,不能讓他們亂跑。這一通忙完,基本就到凌晨了。

              核酸檢測工作現場,張娜手里總是拿著手機,手機連著充電寶。

              這幾天,她每天都要接打上百個電話,要和大量居民交流,她用嗓過度,聲音一直處于沙啞狀態(tài)。不只是張娜,潘家園社區(qū)的工作人員大部分的嗓子都是沙啞狀態(tài)。

              接聽電話的時候,只要聽到沙啞的聲音,不用看名字,她就知道是同事在聯系。

              她說,特殊情況下,已經顧不上這些細枝末節(jié)了,讓它成為社區(qū)工作人員的一種特別標識,也挺好。

              新京報記者 肖萬里

            (責編: 陳濛濛)

            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