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3歲男孩掉入下水道”,窨井蓋需要全面體檢
作者:趙志疆
5月12日21時許,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(qū)惠西村一名三歲小孩不慎掉入下水管網被沖走,目前尚未被找到,搜救工作仍在繼續(xù)。據了解,事發(fā)時,井口蓋有鐵板,當時螺絲釘已經松動,四顆螺絲釘三顆已經脫落,一顆將鐵板釘在地上,井口部分暴露在外,鐵板未完全遮擋,井有一米多深,鐵板松動初步懷疑是大車經過碾壓所致。
孩子不慎跌入窨井后,孩子父親楊先生想下井去救,但井口太小,成年人下不去,楊先生讓妻子拽住他的腿,俯身下井想把孩子撈上來,“但還是下不去,就眼睜睜看著娃被水給沖走了”。眼睜睜看著孩子在眼前消失,楊先生夫婦的悲痛之情可想而知。如何讓窨井不再傷人?這是泣血的追問,更是憤懣的質疑。
面對此次悲劇,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表示,此處窨井位于村道上,“村道由村上自行管理,存在不完善的地方。不像市政道路,設施、管理都更完善”。這話其實只說對了一半,村道確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,但市政道路也并非無懈可擊——近年來,窨井傷人的事件屢有發(fā)生,其中大多數都發(fā)生在市政道路上。
普通人眼中相差無幾的窨井,實際上涉及諸多產權單位和管理部門,水、電、熱、通訊、有線電視、排水、化糞……在窨井的建設和管理問題上,多數地區(qū)都沿襲“誰需要、誰建設、誰管理”的“多頭管理”模式,因此很容易出現(xiàn)窨井“帶病上崗”。就法律層面而言,窨井“帶病上崗”造成事故,產權所有者要承擔相應責任。問題的關鍵是,窨井蓋不僅“身世”復雜,有些窨井蓋的產權已經發(fā)生變更,甚至找不到產權所有人。
此次事件發(fā)生后,當地先后出動320名救援人員,在整段下水管道內24小時搜救,已經搜救了三遍,目前仍在全力營救。在祈禱生命奇跡的同時,不得不提的是,如果相關部門能早一些及時防范,多一些規(guī)范管理,類似的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。
伴隨著城市的高速發(fā)展,城市基礎設施系統(tǒng)越來越繁雜。針對身世復雜的窨井蓋,單純依靠拉網式排查顯然不足以一一“驗明正身”,這就需要建立科學有效的常態(tài)機制,以確保人們“腳底下的安全”。近年來,不少城市探索對窨井蓋實施統(tǒng)一編號、協(xié)調管理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及時反饋并責令相關單位限期整改。此次悲劇不失為一種警示——公共設施的管理中,越是城中村等基層單元,越容易出現(xiàn)監(jiān)督管理的“盲區(qū)”。
雨季將至,各地窨井安全都將面臨嚴峻的考驗,有必要對窨井蓋進行一次全面體檢。在此過程中,基層地區(qū)的每一口窨井,都不應該處于監(jiān)管視野之外。(趙志疆)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